在摘得“2018年度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”后,成都建设低碳城市行动再加码。
日前,小编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,成都市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已正式印发《成都市低碳城市建设2019年度计划》,首次提出实施低碳城市建设“636”工程,从6个方面、36条措施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、能源、城市、碳汇、消费和制度能力体系, 预计今年底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900亿元。
同时,将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,坚持把能源革命摆在污染防治、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,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,着力改善“煤降油升”结构性态势,加快淘汰6台燃煤锅炉,实施国六油品标准,扩大氢能在交通领域运用示范。加快清洁能源设施建设,有序合理构建分布式能源系统。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,12月底建成投运金堂环保发电厂。
同时,完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,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,新增公交、公务用车使用新能源车比例分别不低于100%、50%,新增1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、启动物流车领域运用示范。着力提升绿色建筑品质,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,推行绿色施工和既有建筑改造,减少玻璃幕墙使用, 2019年底接入市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建筑不少于30栋。
低碳城市共建共享, 成都将营造人人、事事、时时崇尚生态环保、绿色低碳的社会氛围。 2019年底实现党政机关、学校、医院等公共机构,以及商业综合体生活垃圾分类100%全覆盖。
此外,将推进园林绿地、河湖湿地增汇,启动40个“百个公园”示范工程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4.6平方米。